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2021年10月28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昌平區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關村氫能產業聯盟配合昌平區經信局開展了《行動計劃》的組織和編制工作。
《行動計劃》原文如下:
昌平區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2021—2025年)
氫能具有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等特點,對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降低化石能源依賴度及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打造全球領先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高地,支撐北京市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培育昌平區經濟增長新動能,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氫能高科技園區,根據《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結合昌平發展實際,制定氫能發展行動計劃如下:
一、發展形勢
(一)發展基礎。
科技創新基礎雄厚。昌平未來科學城作為北京市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之一,以技術創新領航區、協同創新先行區、技術人才聚集區、創新創業示范區建設為支撐,將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北京市賦予未來科學城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谷”的定位,是北京市先進能源產業主要承載區,“能源谷”核心區集聚了國家電投、國家能源、國家電網等央企所屬60余家研究機構、科技型企業,以及明陽智能、三一重工、未來氫谷等民營企業,均涉及氫能領域創新及產業布局;未來科學城西區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以及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均已布局氫能研發平臺建設,產學研用共同打造氫能協同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昌平區已經在制氫、儲氫、燃料電池、加氫站、氫安全測試、氫能應用等方面形成全鏈條的布局優勢,具備打造北京乃至全國氫能創新中心的基礎條件。
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昌平區匯聚了從氫能供應、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及整車研發、生產、運營、管理等全產業鏈的知名企業。北汽福田是北京市唯一進行燃料電池商用車研發、生產的企業;國電投氫能公司是全國唯一宣布實現催化劑、質子膜、擴散層、膜電極、雙極板、電堆組裝6項燃料電池關鍵技術自主化的企業;中國石化在基礎材料研發、裝備生產、投資管理、運營建設等多個方向積極布局;未來氫谷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組裝及測試、中試生產線已建成投用;區內三一重工、明陽智能等能源裝備上市民營企業紛紛布局氫能產業;服務科技冬奧“氫能出行”的福田加氫站已成功完成首次加氫并正式投運。昌平區已經為打造氫能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空間承載充足。昌平區氫能產業空間儲備充足,北七家工業園定位為能源領域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沙河鎮預留的產業空間可滿足氫燃料商用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落地;區內國有用地儲備可為氫能及燃料電池核心關鍵部件研發生產、系統集成等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昌平區域內有多條跨省高速公路,內部快速對接市區和未來科學城的氫能創新資源,外部與延慶區、張家口市、大同市等氫能應用場景集中區域、綠色氫源供給基地呼應發展,具備建設儲氫、加氫設施,為京津冀晉跨區域通行燃料電池貨運車輛和城際客車提供加氫服務的先決條件。
區位發展優勢明顯。昌平區作為首都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距離市中心近,地理位置優越,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戰略門戶;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輻射延慶、懷柔,是串連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氫能產業創新資源并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關鍵節點;可統籌區內及周邊高等教育資源、央企國企民企資源,同時促進人才資源、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對接以及高精尖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是北京市北部氫能產業科技創新應用示范區建設的核心區域。
(二)面臨機遇。
國際氫能產業發展全面提速。氫作為綠色、高效、應用范圍廣、易規模化的能量儲存媒介,具有可儲存和可再生等特點。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進行,氫制取、儲運和燃料電池等技術日漸成熟,氫能戰略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均將氫能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產業化扶持力度,豐田、現代、西門子、松下、東芝等國際巨頭和普拉格能源、巴拉德動力、布魯姆能源等新興企業在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產業化應用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美國計劃2030年部署120萬輛以上燃料電池乘用車及運輸車;日本計劃2025年普及2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2030年實現氫能源發電商業化應用;韓國在2019年初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計劃在2025年將所有商用車轉向氫能,到2030年綠氫使用規模達到70%;歐盟計劃2025年基本實現燃料電池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建立相對完善的分布式氫能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建成至少40吉瓦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年制氫量達到1000萬噸。全球氫能產業正由示范應用逐步走向規模化推廣,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規模快速擴大。
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進入快軌。中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重大戰略目標,積極培育并推動氫能發展是實現目標重要途徑之一,國家級氫能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正在制定。2019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首次將氫能納入能源范疇,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為區域氫能推廣提供了強有利的財政政策支持和區域合作機會;2021年9月,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正式落地。全國各省市陸續出臺相關文件和規范,推進氫能產業布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截止到目前,已有40多個地方政府發布產業發展規劃與支持政策,并試點啟動產業化布局。目前,我國已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先行區,并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構筑了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截至2021年7月,全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8000輛,建成加氫站超過160座,超過30家國務院國資委負責管理的中央企業已啟動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布局。我國氫能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提升,產業鏈逐步完善,示范應用穩步推進,產業發展進入快軌。
京津冀氫能產業協同超前。北京市在氫能科技創新、產業基礎、支撐要素和市場應用方面具有全國領先優勢。以冬奧會、冬殘奧會、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為契機,京津冀區域正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氫能全產業鏈,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2020年9月,市經濟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將昌平區列為示范應用先行區。2021年8月,市經濟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在北部地區以昌平區“能源谷”建設為核心,融合輻射周邊區域,打造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支持能源、電力等央企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氫能技術和產業的全球輸出。昌平區作為重點區參與的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已正式獲批實施。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使命要求,立足北京市率先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緊抓北京冬奧會、綠色低碳轉型、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示范等機遇,牢牢把握昌平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努力爭當氫能領域踐行“雙碳”戰略目標的主力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先鋒隊、國際前沿關鍵技術的排頭兵,發揮科技、產業、人才優勢,持續推動形成涵蓋科技創新、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的氫能產業集聚生態。
(二)發展原則。
1、創新引領。依托央企、高校等機構,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打造國際化的氫能科技創新平臺,引領氫能與燃料電池相關產業核心關鍵技術與前沿關聯技術突破,實現產業鏈技術的自主化,驅動氫能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2、協同發展。以產業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為紐帶,以未來科學城為支撐,建立京北區域及京津冀氫能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形成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鏈上下游互利共贏的氫能產業發展格局。
3、示范帶動。以未來科學城氫能產業綜合示范區為引領,配合科技冬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全面開展氫能應用示范,加快昌平區在氫能交通、發電、供能、工業等多領域全場景示范推廣應用,在北京北部區域打造氫能創新示范區。
4、綠色安全。發揮昌平在京北的產業紐帶作用,推動區內重點企業研發和布局綠氫生產、供應技術,引導氫能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安全意識,加強氫能制儲運加全產業鏈的運營保障、質量管控與應急管理。
5、問題導向。建立和完善體制機制,明確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路徑,著力突破氫能及燃料電池核心裝備與技術水平提升、應用場景廣泛深度開放、區域氫能產業鏈有效協同、政策法規與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等產業發展面臨的核心挑戰。
6、開放合作。以高標準建設“兩區”昌平片區為牽引,深化開放協同與供需對接,加快構建鏈接國際國內氫能產業資源的交流合作平臺,培育并引進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的重點企業、高端人才,打造昌平氫能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以科技創新驅動為核心,落實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規劃、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氫能產業實施方案對昌平區定位要求,發揮昌平氫能領域科技創新、產業集聚、人才高地優勢,把握未來科學城“攻關未來科技、發展未來產業、集聚未來人才”的初心使命,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氫能技術創新高地,氫能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創新高地,國內一流的氫能前沿技術策源地、關鍵技術主陣地,京津冀氫能科技示范和產業高端裝備智造先行區,打造“科創氫城、未來氫城、世界氫城”。
2、具體目標。
科技創新領域——加快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科技攻關,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氫能產業鏈重點環節關鍵材料及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全面支撐示范應用與產業推廣進程。2025年前,實現核心技術批量產業化,形成前沿衍生技術儲備,氫能產業關鍵環節技術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產業發展領域——建成國內領先的氫能產業集群,形成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實現氫能技術和產業的全球輸出。2025年前,引進、培育5—8家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孵化3家以上氫能領域上市企業,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收入規模突破300億元。
應用示范領域——以交通領域示范應用為突破口,逐步拓展氫能在發電、供能、工業等多領域示范應用,形成推廣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的氫能應用生態,帶動產業的規模化、商業化發展。2025年前,建成10—15座加氫站,實現燃料電池車輛累計推廣1200輛以上,推廣分布式熱電聯產系統裝機規模累計達到5兆瓦。
(四)空間布局。
以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為核心,輻射帶動北七家成果轉化基地、沙陽路先進制造產業基地等區域,打造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發中試基地、氫能與燃料電池“三鏈聯動”協同創新孵化基地、氫燃料電池汽車高端裝備智造基地,以及世界水平的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氫能檢測服務平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專業人才培養平臺和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并在全域范圍開展氫能多點示范應用。實現“一谷引領、三基聯動、五臺支撐、多點示范”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未來科學城東區“能源谷”核心區約10平方公里空間,加大氫能領域創新主體引進培育,聚焦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國際交流等領域,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氫能前沿技術創新平臺、氫能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氫能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在未來科學城東區北七家成果轉化基地約1.3平方公里空間,瞄準“能源谷”核心區技術創新源頭,重點依托燃料電池領域頭部企業,聚焦檢驗檢測、小試中試、小批量生產等環節,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氫能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發中試基地。
在未來科學城西區先進制造產業組團約3平方公里空間,著力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高端裝備智造基地,吸引集聚一批商用車、工程機械整車制造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及與動力系統相關的動力系統集成、空氣壓縮機制造、氫內燃機研制等企業。
在未來科學城周邊小湯山鎮、南口鎮等工業企業集聚區域,充分利用閑置國有土地重點圍繞氫能與燃料電池成果轉化、多領域應用裝備研制、服務工業園區和企業氫應用場景建設等,吸引集聚一批成果落地項目和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入駐,打造氫能與燃料電池“三鏈聯動”協同創新孵化基地。
在昌平全域范圍、重點在未來科學城全域范圍,開展氫能多點示范應用,探索“風光氫儲充”一體化城市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多用途燃料電池汽車場景、熱電聯供等多領域示范,重點打造未來科學城氫能產業綜合示范區與碳中和園區,在能源綜合利用、建筑領域等多方面進行氫能示范應用,配套建設加氫站等氫能供應基礎設施。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全鏈條科技創新,布局突破前沿關鍵技術。
1、全力突破氫能核心關鍵技術。以氫能全鏈條創新為突破口,圍繞制氫、儲運、加注、燃料電池等核心環節,集中優勢力量開展氫能關鍵技術研發創新,推動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制氫領域,突破先進、高效、零碳的質子交換膜、高溫固體氧化物、原位海水電解制氫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制氫協同規劃與運行技術,可再生能源制氫智能化技術和一體化技術;儲運領域,突破高壓儲氫瓶關鍵技術、材料及裝備,低溫液態氫規模化制備技術;加注領域,突破加氫站關鍵裝備材料及技術設備;燃料電池領域,突破高性能、長壽命、低成本全氟質子交換膜制備技術,低成本、抗中毒、抗反極催化劑核心技術,車用燃料電池膜電極批量制備技術,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技術等核心關鍵技術。
2、提前布局前沿衍生技術。面向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提前布局多種氫能前沿技術與衍生技術的研發創新,促進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與信息技術交叉融合,推動技術迭代并形成技術儲備。聚焦氫能在減碳降耗、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潛力,提前布局突破生物質、太陽能等前沿制氫技術,氫能固碳轉化與減碳利用技術,規模電解制氫與電網適配技術,大型智慧化風光電氫綜合能源系統,電解制氫合成氨及甲醇關鍵技術與裝備,燃料電池熱電動態耦合運行機制、能量協同管控技術,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優化及實時監測診斷技術等前沿衍生技術。
(二)促進產學研合作發展,打造產業發展支撐平臺。
3、建設產業協同創新平臺。發揮“能源谷”氫能領域創新要素富集、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資源集聚的優勢,促進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國家電投、國家能源、華能集團等高校、央企建立產學研全面合作,建設高水平氫能科技創新平臺。整合制氫、儲運、加注、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優勢資源聯合開展氫能重點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前沿關聯技術攻關,承接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氫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能源谷”打造氫能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成立開放的氫應用場景研究院,吸引國內外行業專家、機構等挖掘創造氫能先進技術的應用場景與推廣模式,促進場景匹配技術發現、場景技術優化提升,不斷提高氫應用場景的技術經濟性。
4、建設氫能檢測服務平臺。引進氫能檢測行業頭部企業,統籌區級檢測資源,打造具備氫能產業材料級、零部件級、系統級、整車級檢測能力的國家級氫能檢測服務平臺,服務于氫能產業鏈企業技術研發、政府行業監管、氫能行業標準體系建立、技術和產品資質認證等。
5、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充分鏈接三大科學城及京內外能源領域科研和產業創新成果,在未來科學城建設涵蓋氫能的能源行業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集成政策與科技、產業資源,吸引高水平人才、研發團隊和中小微科技型企業落地發展,通過配置研發力量、協調科技資源、對接資本和市場等專業化、個性化服務,推動技術研發提質和成果轉化提速,培育和打造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形成氫能產業創新資源集聚的發展生態。
6、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平臺。依托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未來科學城及昌平區域能源領域高校、職業技術學校,構建聯動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氫能領域人才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設,培養氫能領域專業型、研究型人才及技能人才,建設氫能人才高地。
7、建設國際交流合作平臺。依托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等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活動,建設氫能產業高層次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積極組織成果發布會、高峰論壇、國際會議等高層次活動,深化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供需對接;鼓勵本地氫能企業提升國際影響力,積極推動氫能技術與產品“走出去”和“引進來”,組織專家、技術團隊廣泛參與氫能行業國際標準制定并積極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職能;吸引國際氫能產業機構落地昌平,促進國際先進技術的對接與轉化,引進國際水平的研發團隊和領軍人才,提升前沿技術儲備和科技創新能力。
(三)提升企業供應鏈水平,做強氫能產業裝備基地。
8、打造氫能產業中試基地。承接三大科學城創新資源,面向氫能制儲運加及燃料電池產業重點環節技術裝備研發與中試能力建設開展布局,依托國電投氫能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院、北汽福田、未來氫谷、明陽智能等企業的研發制造基礎,打造高標準氫能產業中試基地。重點聚焦制氫裝備、加氫站關鍵設備、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環節、智慧能源系統關鍵技術,形成覆蓋研發、測試、生產的整套能力。
9、夯實整車研發制造優勢。依托北汽福田公司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的研發和生產基礎,持續在車輛輕量化、熱回收管理等領域深耕并持續保持優勢,在商用車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積極探索。以北汽福田公司氫燃料商用車及測試中心項目為核心,建設年產2000輛燃料電池整車總裝車間、測試廠房、綜合智能化、數字化廠房,以及配套生產線和測試設備等整車全鏈項目。
10、提升關鍵材料部件研制水平。以整車為牽引,依托國家電投、未來氫谷、北汽福田和北清智創在燃料電池系統與關鍵零部件領域的制造基礎,吸引聚集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抓手,布局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研發制造及測試,提高產業聚集效應,實現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技術完全自主可控。利用國家電投集團氫能技術中心,研發高性能低成本燃料電池中卡脖子材料,低鉑載量催化劑,低加濕高強度質子膜及材料,高性能碳纖維紙及GDL擴散層,低成本鈦基材料和雙極板,高功率密度燃料電池電堆和裝備制造技術。
11、培育氫能裝備研發制造能力。圍繞氫能制備、儲運、加注、應用等核心環節,推動國家能源、國家電投、國家電網、華能、明陽智能等重點央企成果轉化,布局電解制氫裝備、加氫站關鍵設備等氫能裝備產業化項目;以氫能多領域綜合應用為方向,依托三一重工等能源裝備企業,加快布局氫能在特種車輛、工程機械等工業領域應用裝備及配套部件的研發與制造能力,提前形成技術與產品儲備。支持京內外動力系統相關企業在系統集成、空氣壓縮機制造、氫內燃機研制等方向主動布局。
(四)用好央企國資資源鏈,完善區域氫能供應能力。
12、建設區域優質綠色氫源供應能力。推動本地企業共同開發昌平及周邊區域可再生能源,保障本地綠色氫氣供應;與延慶、平谷、張家口等北部地區建立跨區域協同機制,建設一批基于可再生能源電力制儲氫與加氫基礎設施項目,保障京北地區綠氫供應體系持續穩定;發揮能源央企的資源能力,突破氫能運輸的相關限制,探索液氫、天然氣摻氫等多類儲運模式,打造高質量、高安全、高標準、多元化的氫源通道。
13.科學布局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中石化、中石油、京能、北京燃氣等央企國企資源優勢,推動在示范推廣與終端用氫集聚區域建設加氫站,鼓勵利用現有加油站與加氫基礎設施進行融合建設,鼓勵產業鏈企業創新產品和裝備的推廣應用。加快王府加氫站、小湯山工業園加氫站建設;結合“綠色冬奧”示范場景布局,沿北京市主城區—昌平—延慶的主要線路建設加氫站;依托國家能源集團和未來科學城通勤應用場景,充分利用“風光氫儲”綠氫基地和數字氫能運營平臺系統,積極探索站內制氫,在區內先期規劃建設2—3座“風光氫儲加”一體化加氫站。
(五)探索氫生態融合發展,推廣全域多點示范應用。
14.交通領域多場景推廣示范。以示范場景應用為牽引,在區域內企業通勤班車、公交、環衛清掃車、物流等多領域開展示范,根據車輛線路規劃和氫能供應需求,推動規劃加氫站等配套氫能供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領域車輛示范,優先在區域公交、環衛領域推廣燃料電池車輛。園區、大型企業班車示范,推廣燃料電池客車作為未來科學城、大型企業及園區班車,實現氫燃客車的推廣。物流領域示范,借助物流租賃平臺,生命科學園疫苗、生物藥品、血液制品、臨床檢驗、診斷試劑運輸平臺,北汽福田從昌平到懷柔運輸發動機示范線,及區域內其他物流企業,實現氫燃料物流車、冷藏車的分布推廣。其他交通領域示范,結合昌平文旅資源,推廣氫能汽車旅游專線,探索規劃景區內船只、擺渡車等綜合應用場景。
15.開展區域綜合能源示范。依托區內企業技術優勢,以企業園區、數據中心和通信基站等為應用場景,推廣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甲醇重整制氫等技術與產品在熱電聯供、固定式發電、備用電源、微電網等領域的試點應用。適時引入國際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和產業化項目,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建設以氫能利用為核心的氫能綜合示范區與碳中和園區,逐步擴大產業規模。
16.區域聯動促進京津冀跨區域推廣應用。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貨運走廊等京津冀區域重大應用示范場景為牽引,區域聯動加快京津冀跨區域推廣應用;鼓勵北汽福田、國家電投、國家能源、未來氫谷、明陽智能等重點企業燃料電池整車、系統與關鍵部件、氫能技術、裝備與服務的輻射輸出,全面支撐京津冀氫能產業的協同示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同。
1、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各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和定期會商制度,切實落實氫能產業規劃各項工作,對接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頂層協調機制以及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領導小組、工作專班與專家委員會,積極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2、建立區域協同機制。由昌平區政府會同海淀區、延慶區、懷柔區等北京市北部地區建立京北氫能產業發展協調機制,與張家口、承德等周邊區域形成聯動,協同布局氫能產業跨區域發展與示范應用模式。
3、組建專家委員會。建立跨部門跨產業的協調機制,組建政府主管部門、氫氣生產儲存運輸企業、整車和零部件供應商、加氫站建設運營單位、交通運輸能源工業及建筑領域企業、行業專家參與的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創新商業模式,開拓應用場景,推動氫能產業持續向好發展。
4、搭建公共服務機構。支持由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金融機構等組成的行業公共服務機構落地發展,促進氫能產業協同創新、資源整合、推廣應用、廣泛交流,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二)創新政策服務。
1、建立健全氫能政策體系。梳理限制氫能發展的政策法規,結合本地發展實際需求,完善氫能產業的相關法規、制定符合昌平區產業情況的氫能應用路線圖和區級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辦法細則,增加政策支持精準性,規范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在資質審批、研發投入、運營補貼、示范應用等方面跟進政策實施落地,保障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形成氫能應用潛在危險或危害管控機制,明確企業升級、轉產以及引進項目的機制。
2、加大區級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大氫能科技攻關項目扶持力度;出臺招商鼓勵政策,吸引產業鏈相關企業集聚;強化對加氫站、氫儲運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支持企業運營示范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制定交通、能源、工業等領域的示范運營補貼政策,激發終端應用熱情,提升氫能產業規模。
3、創新氫能產業服務模式。組建氫能產業服務小組,在爭取國家和北京市級科技項目、科研平臺,促進產學研用合作,組織場景應用,對接“能源谷”建設等方面加強服務。
(三)強化資金保障。
1、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吸引市場化、社會化資本,設立氫能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投向氫氣制、儲、運、加及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等全產業鏈的前沿技術和高端制造領域。針對氫能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立耐心資本持續投入機制,助力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2、提供多元金融服務。搭建銀企對接平臺,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氫能企業 重點項目的支持,幫助企業通過股權、債權、掛牌上市等多種渠道獲取發展資金。
(四)健全應急機制。
1、建立安全應急保處理制度。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技術標準,建立健全日常安全保障機制,制定安全應急處理流程,強化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明確責任部門和協調主管單位。
2、建立區級產業鏈監控平臺。從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等全方位進行狀態檢測,接入京津冀智慧氫能大數據平臺,嚴格控制氫能使用風險,提升氫能使用安全性。
(五)推動央地合作。
1、建立定期會商制度。由昌平區政府與區內重點能源、電力等央企建立關于氫能產業發展的定期會商制度,暢通信息渠道,推動政策規劃的高效落地,促進央企與民營企業深化合作協同發展,協調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產業化項目等建設,積極推動項目落地。
2、簽訂產業合作協議。由區政府與重點央企間簽訂氫能產業合作協議,探索以股權投資、戰略投資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種形式參與設立央企在氫能領域的公司和機構。
(六)加強科普宣傳。
1、組織行業宣傳推廣活動。充分發揮企業、科研機構和產業服務機構的作用,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或組織來深舉辦或參加氫能展會、論壇和講座等活動,組織氫能先進技術與高端產品的公開推介。
2、開展氫能技術知識科普。提升社會公眾對氫能產業的認知度,消除對氫能的安全疑慮,助力氫能應用示范項目順利實施。
來源|昌平人民政府
編輯|敬之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如侵即刪。
HFCE 2021將于2021年12月22日-24日,
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啟!
這是一場關于氫能的科技盛宴,邀您相約上海共襄行業盛舉!
HFCE 2021 |報名參展,搶占先機
手機/微信:1381785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網址:http://www.busexp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