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催化下,“氫”風再度席卷北京,近期關于氫能的利好政策不斷涌入公眾視野——由北京市牽頭申報的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成為首個國家五部委聯合批準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在4年示范期間,五部委將對入圍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獎勵;此前,北京市發布《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下稱“實施方案”)提出,致力于到2025年前,累計實現千億元以上京津冀區域氫能產業鏈規模。
對此,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近日表示,北京率先打造氫能創新鏈和產業鏈,對于落實首都高質量發展戰略,支撐京津冀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全國氫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氫能產業產值約30億元
北京在氫能領域的發展步伐日益加快。就在不久前,中國石油在京首座服務冬奧加氫站投運,該站日均加注能力600千克,加注氫燃料電池客車50-60臺。隨著中國石油福田加氫站工作人員為一輛福田歐輝城市客車加注第一槍氫能源,標志著能源巨頭在氫能領域的探索和布局取得新進展。
而在今年5月份,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內,全球規模最大加氫站——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加氫示范站(下稱“大興加氫示范站”)已進入測試運行階段,并將于今年三季度建成涉氫測試平臺,為示范區內企業提供共享涉氫測試供給保障。
大興加氫示范站日加氫量高達4.8噸,可同時為16臺燃料電池汽車提供加注服務,日服務能力可達800-1000臺,可為城市物流運輸提供充足的的氫能源供給。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指出,經過近二十年持續研發和企業孵化培育,北京市現已基本掌握氫能產業體系各技術路線主要環節的關鍵技術,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全產業鏈基本貫通,在科技創新、產業基礎、支撐要素和市場應用方面具有全國領先優勢。根據實施方案,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氫能產業相關企業、機構數量約150家,其中,氫能供應領域73家,燃料電池領域89家。2020年,北京氫能產業實現產值約30億元,總體處于中試到產業化過渡階段。
中國石油福田加氫站加氫長管拖車
路徑清晰
產業落地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牽頭的京津冀氫能發展的“大方案”中,區域定位、分工非常明確。京津冀區域由北京大興區聯合海淀、昌平等六個區,以及天津濱海新區、河北省保定市、唐山市、山東省濱州市、淄博市等共12個城市(區)組成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由北京統籌規劃氫能產業布局,推動京津冀地區產業鏈協同互補、跨區域產業鏈條貫通與聯合示范應用,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產業發展格局。而在北京市域內,京北和京南分工亦很明確——京北全面布局氫能產業科技創新應用示范區,以昌平“能源谷”建設為核心,向南融合海淀,向北輻射延慶、懷柔,在北部區域打造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京南則將依托大興、房山、經開區,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生態系統,打造氫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應用示范區,承接北部地區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生態系統。分階段看,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重大示范工程為依托,2023年前,培育5至8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培育10至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形成氫能產業關鍵部件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成3至4家國際一流的產業研發創新平臺,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突破1萬輛,減少碳排放200萬噸。
中國石油福田加氫站員工正在為服務冬奧會車輛加注第一槍氫氣
規模擴張
利好政策注入新動能
發展氫能產業是我國實現“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目標,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舉措。北京率先打造氫能創新鏈和產業鏈,對于落實首都高質量發展戰略,支撐京津冀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全國氫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北京氫能政策的頻頻出臺,對未來的氫能產業發展方向更加明晰了。在思想層面,消除了企業的一些顧慮,就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聯美控股總工程師武海濱告訴記者。在實施方案加持下,北京獲批牽頭創建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無疑為北京氫能發展注入新的催化劑,市場規模擴張在即。然而,記者了解到,礙于技術、成本及應用場景的缺乏,以及國內外不少車企在氫能源和電動化兩條路線上左右搖擺,盡管有政策的推動和引導,北京氫能產業仍處于產業化初期,一度陷入“叫好不叫座”的怪圈。有專家直言,目前北京氫能的關鍵技術進展速度以及產業鏈成本下降幅度均低于預期。“由于北京自身不具備太陽能大規模制氫的優勢,而太陽能利用(比如大型光伏電站)在西部地廣人稀,日照充足的地方更具成本優勢。”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氫能專委會副主任敬登偉建議,可以考慮類似天然氣的西氣東輸那樣解決西部大規模廉價綠氫的消納問題,同時滿足東部城市的氫能需求。在武海濱看來,除了一些氫能相關的技術沒有突破外,北京整個產業鏈還不是很完善。如在制氫環節,還有提升效率的空間;在儲運環節,70兆帕的IV 瓶目前還處在技術攻關階段;加氫站環節,現在不只北京,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加氫設備還依賴進口。“但這也只是工程上的難點,并不是原理上的。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就能實現突破。”(來源:中國城市能源周刊)